湖南电讯

导航

当前位置:湖南电讯新闻中心地方新闻

为节约7毛钱“走断腿” 如今一半村民有了小汽车

  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的脱贫之路 为节约7毛钱“走断腿”如今一半村民有了小汽车

  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谭钰欣 实习生 刘航 重庆南川区庙坝村报道

  “30年河东,30年河西,莫欺少年穷!”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程坤祥,对着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记者动情地说道。三十多年前的一天,程坤祥到鱼泉乡(现山王坪镇)办事,被一个同龄人在背后喊“高山棒”。因为庙坝村地处大山深处,村民又特别穷,“高山棒”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称呼。“当时我年轻气盛,硬生生追了好几里路和他争执了一番。”程坤祥说,回过头来一想,当时的庙坝确实太穷了,才让别人看不起。

  如今,庙坝村以种植黄连、笋竹,养殖中蜂和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,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。从2014年到2019年,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倍,80%的村民在城里买了商品房,一半的村民拥有了自家的小汽车。村庄面貌日新月异,村民生活红红火火。程坤祥说,现在大家都以“高山棒”自居,前两年他去注册农家乐名字的时候,发现“高山棒”居然已经被人抢先注册了,“腰包鼓了,大家的自信心就足了,还愿意当这个‘高山棒’哩!”

  曾经

  吃不饱饭,出行不便

  9月22日,秋分时节,天空飘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。蒸腾的雾气弥漫在山间,把庙坝村也裹了起来。

  程坤祥的小儿子早早起床,准备开着家里的车,下山去水江镇买些肉。中午,自家农家乐“遥泽居”要接待城里来的客人。程坤祥一个劲地叮嘱儿子:“现在虽然路好走了,但也要当心,开车慢点。”

  57岁的程坤祥是土生土长的庙坝村人,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。

  “三元庙坝石旮沓,红苕洋芋包谷粑”,庙坝村因为地处靠近武隆区的大山里,位置偏僻,又处在高寒地区,再加上村里耕地少,村民们过去只能依靠种植玉米、土豆、红薯等旱地作物维持生计,但这些农作物不足以让他们吃饱穿暖。

  吃不饱还不是困难生活的全部,出行同样不便。“望得到屋,走得人哭”是庙坝村人编的顺口溜,真就是山高坡陡,没有成型的公路。

  哪个村民想去邻社的亲朋家串个门,早上出发,中午才能到。至于到乡坝里赶场,就更是一件大事情,通常天不亮就出门,天黑后才回家。当年,程坤祥最大的梦想就是吃得饱饭,坐得起7毛钱的公交车。

  改变

  产业调整,腰包鼓了

 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,大山深处一个个新思想萌芽了。

  程坤祥虽然只是初中毕业,可也算庙坝村少有的“文化人”。1992年,程坤祥被选为村委会主任。那年,不到30岁的小程意识到庙坝村不能再继续穷下去了。他发现,平均海拔1300米的庙坝,土壤和气候均适宜黄连的生长。

  说干就干,程坤祥率先在村里种植了2亩黄连,一方面是探索积累黄连种植技术,另一方面也给村民起示范作用。1995年,程坤祥的黄连年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。在他的带动下,全村种植黄连50亩,仅此一项,农民就增收70余万元。庙坝村成功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。

  2007年,程坤祥再次当选为村委会主任,已是中年汉子的老程又发动村民增加黄连种植量,使全村黄连种植面积达到100亩。随后,山王坪镇党委、政府看到庙坝人的努力,也积极帮扶,聘请来中药材种植专家,组织村民开展黄连种植技术培训。庙坝村的黄连种植业在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得红红火火。

  除了黄连种植业,近年来,蜂蜜成为庙坝村又一个支柱产业。2015年,山王坪镇政府、庙坝村村委会为村民发放中蜂蜂箱,其中建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0个,一般户每户2个,奠定了全村发展中蜂养殖的产业基础。中蜂养殖在这两年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期,全村蜂群已从 2010 年的 500 群发展到2019年的1500群,产值达到160万元。今年,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还为村里产的蜂蜜申请了“百花·黑叶猴”商标,提高了品牌价值。庙坝人因为发展蜂蜜,让自家的幸福生活更加“甜蜜蜜”。

  如今

  “乡咔咔”变成“香馍馍”

  2014年,山王坪景区至庙坝村的公路油化通车,道路串联起了景区和乡村。庙坝村承接了山王坪景区火爆后的溢出效应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就餐、住宿。为了推进“快进畅游”工程,5年来,庙坝村建设骨干道路25公里,3条出村通道全部油化,并升级改造通社支路、入户路、院坝路15公里。路的瓶颈打通了,昔日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庙坝,越来越受到城里人的喜爱。

  如今的庙坝村,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自然风光,春可观花、夏可避暑、秋可赏叶、冬可玩雪,四季美景不断,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。

  瞄准发展前景,程坤祥又发动村民开办了农家乐。2018年,他向农行贷款60万元,向朋友借款20万元,建起了有21间客房的农家乐“遥泽居”,每年的各项产业纯收入已超过了20万元。

  有了带头人,全村乡村旅游发展迅速。最近几年夏天,包周、包月、长租房需求剧增,使得村里的5家农家乐一房难求。2019年庙坝村旅游收入达到210万元。

  52岁的建卡贫困户夏春学在2014年底成功脱贫。而他脱贫正是靠着交通畅通后,乡村旅游兴旺后带来的。今年疫情期间,夏春学还专门买了水果、牛奶到村里防疫点,送给值守人员。“当了这么多年贫困户,现在脱贫了,一定要好好感谢党和政府,也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。”夏春学质朴地说道。

  收入增高了,家乡变美了,村民们更相亲相爱了,庙坝,这个不被人看好的“乡咔咔”变成了人人向往的“香馍馍”!


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。
上一篇:胡春华强调 积极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
下一篇:A股9月收官:沪指累计跌5.23%,险守3200点

Copyright © 2011-2024 hunandx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 . 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